当前位置:凯发k8一触即发首页 » 电子信息问答 » 正文

304 人参与  2023-09-22 07:43:20  分类 :电子信息问答
绪论:历史进程中的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

绪论 - 单元测验

1、城市形态不直接受到( )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
    b、人口数量
    c、技术条件
    d、价值观念

2、聚落的出现是因为群居生活的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生存竞争中,逐渐选择了(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a、农业分工
    b、依水而居
    c、农业定居
    d、自由生长

3、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突破( ),这意味着城市替代乡村,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聚落。
    a、50%
    b、45%
    c、30%
    d、70%

4、“场所就是特殊风格的空间,场所的精神如同一种完整的人格”这句话是( )说的。
    a、卡米诺·西特
    b、凯文·林奇
    c、勒·柯布西耶
    d、诺伯特·舒尔茨

5、淡化城市界限,使城市空间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的科技革命是( )。
    a、蒸汽技术革命
    b、电力技术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智能技术革命

6、农业时代的主要财富是( )。
    a、知识技能
    b、谷物家禽
    c、原料劳力
    d、经验立法

7、在马斯洛:需要层次金字塔中,代表人的最高需求的是( )。
    a、尊重(自尊及受人尊重等)
    b、审美(现实美及艺术品欣赏)
    c、自我实现(得到社会认可等)
    d、交往(爱情、友谊、交流等)

8、早期的营建活动主要依靠自然力,下列可作为营建活动可依靠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农田
    c、水道
    d、方位

9、城市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生发,城市形态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
    a、功能主义
    b、集权主义
    c、理性主义
    d、形式主义
    e、有机主义

10、( )等书中都认同空间的社会功能,强调其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a、《城市意象》
    b、《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c、《建筑模式言语》
    d、《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11、《雅典宪章》(1933年)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适应工业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社会和空间需求,清晰的功能分区让城市的混乱无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2、《北京宪章》(1999年)将20世纪称为大建设和大破坏时期,功能主义难咎其责,忽略了人本尺度性的建设行为是对地域文化的毁灭,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命力的羸弱。

13、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

14、良好的人居空间首先要求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15、所谓极限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存在以及外部认知无限性的积极肯定。

第一章 以人为本:城市设计的价值内涵

1.5主体内容: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

1、下列要素属于自然环境要素的是( )。
    a、纬度、海拔
    b、温度、湿度
    c、地势、水体
    d、用地产权归属

1.5主体内容: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

1、下列要素不属于建成环境要素的是( )。
    a、建筑
    b、街道
    c、停车场
    d、河流

1.5主体内容: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

1、城镇属于人群活动要素。

第一章 - 单元测验

1、下列哪一项是沙里宁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b、城市设计是关于全部生活、经过和使用该场所的人的场所设计。
    c、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d、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2、下列哪一项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概念是广义的,强调为人创造场所。
    b、城市设计和其他的设计过程一样,是理性的方法和灵感的结合。
    c、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d、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3、“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这句话是( )说的。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伏尔泰

4、下列哪项不是宜居性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 )。
    a、安全
    b、健康
    c、便利
    d、复合

5、下列关于宜居性城市设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强调创造环境友好的交往型公共空间
    b、提倡公共交通
    c、鼓励车行友好街道
    d、尊重城市历史文脉

6、( )曾提出城市多样性理论,她认为城市活力的来源是以人真正的生活为主题的设计。
    a、扬·盖尔
    b、简·雅各布斯
    c、刘易斯·芒福德
    d、凯文·林奇

7、城市设计中应建立( )机制,以促进场所日常活动的持续发生和城市活力的持续生长。
    a、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引导
    b、自下而上的微观政策反馈
    c、土地功能的动态调控
    d、物质空间形态管控

8、传统的城市设计在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引导调控之下( ),从而造成空间活力缺失。
    a、对土地的控制力度不够
    b、对人的行为活动没有考虑
    c、过于强调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
    d、对人的行为活动考虑不足

9、在城市规划领域,对“包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 )。
    a、要求我们在关注经济可持续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群体。
    b、将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放在关注点的首位,最大化地消解城市中的社会不公与社会排斥问题。
    c、强调共享空间与共享经济的开发和使用,倡导公众参与,人人享有参与权。
    d、为城市未来的变化预留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10、下列属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遵循的三个基本尺度的是( )。
    a、任何物“种的尺度”
    b、人自身的“内在尺度”
    c、“美的规律”
    d、“自然的尺度”

11、1960年代起,首先在英国再次提出城市设计问题。

12、城镇属于人群活动要素。

13、理想的城市环境应是各种要素的高度有机融合,互相协调。

14、孙施文强调“规划不是利用过往经验的推测,而是为变化而存在的工具,其运用方式是引导和控制”,指出城市设计具有可变性。

15、对“美”的追求是城市设计永恒的价值站点。

第二章 发现问题:现实认知的技术方法

2.3地段现状:现实认知方法随堂测验

1、城市设计的前期调查研究通常涉及( )层面的具体工作和相关技术方法。
    a、文献调研和场地踏勘
    b、场地踏勘和信息采集
    c、文献调研和信息采集
    d、文献调研、场地踏勘和信息采集

2.3地段现状:现实认知方法随堂测验

1、城市空间的属性分析是认识场所的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确定设计对象的社会文化属性、意象认知属性、功能使用属性、空间形态属性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心智地图法
    b、语义辨析法
    c、sd法
    d、图底关系法

2.3地段现状:现实认知方法随堂测验

1、城市空间的定量分析包括量化的规模、容量、指标的研究。在当前的城市设计中,相对成熟的数字化研究分析方法不包括( )
    a、gis空间信息处理及分析方法
    b、大数据分析方法
    c、环境模拟分析方法
    d、空间模数理论研究法

2.4问题辨析:发现问题方法随堂测验

1、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城市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涉及()。
    a、构成问题
    b、配置问题
    c、品质问题
    d、形态问题

2.4问题辨析:发现问题方法随堂测验

1、经济系统是城市大系统的发展动力源泉。要维持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仅有优秀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以及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经济产业环境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两部分。

2.4问题辨析:发现问题方法随堂测验

1、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底”与“貌”两类条件,“底”指地形地貌、水文河流、植被等风貌要素地貌,特定地域环境因地形地貌、水文河流的差异性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景观。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研判定位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逐步实现对项目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过程控制。此阶段的主要步骤不包括( )。
    a、潜力挖掘
    b、问题研判
    c、目标定位
    d、策略制定

2、城市设计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设计实施是以管控的方式实现的,( )就是链接空间方案与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
    a、城市设计法律
    b、城市设计法规
    c、城市设计技术规范
    d、城市设计导则

3、( )的基本任务是整体地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架构,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整体空间意象,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4、( )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对建设项目所在的地块,提出详细设计方案,提升地块的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性。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5、实施型城市设计从实施项目的类型来看,不包括( )
    a、研究型
    b、开发型
    c、更新型
    d、社区型

6、从研究目的角度可以将城市设计调查研究分为( )。
    a、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b、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社会生活研究和空间场所研究

7、城市空间的属性分析是认识场所的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确定设计对象的社会文化属性、意象认知属性、功能使用属性、空间形态属性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
    a、心智地图法
    b、语义辨析法
    c、sd法
    d、图底关系法

8、一般性的城市设计技术路线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 )
    a、研判定位阶段
    b、方案设计阶段
    c、实施管理阶段
    d、评估反馈阶段

9、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主要包含( ),他们分别应对不同层面的城市问题和发展任务。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10、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城市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涉及( )。
    a、构成问题
    b、配置问题
    c、品质问题
    d、形态问题

11、城市设计不只是具体的空间操作和形态设计,而是以现实问题和发展目标为导向,促成城市社会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社会实践。

12、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实施应用,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主要指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不包括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形成的对城市建设发展的管控实施。

13、研究型城市设计的设计过程和所用的方法应对不同的城市特征和现实问题基本相同。

14、实施型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核心内容,完整地涵盖了城市设计从分析研究、目标策划、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是对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还是空间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5、经济系统是城市大系统的发展动力源泉。要维持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仅有优秀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以及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经济产业环境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两部分。

第三章 发展策略:目标策划的技术方法

第三章 - 单元测验

1、城市设计包括五大目标包括( ): ①社会目标 ②经济目标 ③生态目标 ④文化目标 ⑤形象目标 ⑥近期目标 ⑦远期目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③④⑤⑥⑦

2、( )目标对于整个过程导向良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设计者评价、调整和完善近期及阶段目标,实现更好结果的依据。
    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总体目标
    d、以上都是

3、swot分析法中,s-w-o-t四个字母的含义依次为( )
    a、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b、劣势-优势-挑战-机遇
    c、机遇-挑战-优势-劣势
    d、挑战-机遇-劣势-优势

4、swot分析按照要素的来源将( )归纳为“内部资源”来予以归纳和梳理。
    a、s、w
    b、o、t
    c、s、o
    d、w、t

5、城市设计的目标定位往往用于解决地段( )的问题,其描述方法主要依赖抽象性的或语言文字。
    a、是什么
    b、有多好
    c、有什么
    d、有多少

6、(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发展需求,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办公型

7、( )城市设计更多地强调地段物质环境建设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和空间品质,以及适应当代城市生活的活力问题。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办公型

8、城市的文化目标以反映独特的地方文化和风貌特色为指引,并通过活动组织与策划等社会策略和特色风貌与景观环境营造等空间策略,使之融入日常生活和空间设计中,具体内容包括( )
    a、营建智慧挖掘
    b、文化遗产保护
    c、人文风土传承
    d、地方特色发扬

9、现实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对象形成不同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办公型

10、在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解决路径下,设计策略可以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及不同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 )
    a、策划类
    b、空间操作类
    c、制度建设类
    d、理论研究类

11、城市土地是空间的本底,也是产生经济价值的根本来源。

12、城市开发建设必须严格保护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人工系统不能影响自然系统永续发展。

13、远期目标回应以发展为导向的未来愿景,即城市设计的“结果”目标,追求过程与追求结果的目标在城市设计来说并不是兼备的。

14、信息收集是地段定位的准备阶段。

15、社区型城市设计策略的目标是营造一个社区生活的共同体。

第四章 用地布局:城市空间的组织方法

第四章 - 单元测验

1、依据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城乡建设用地可分为()个大类。
    a、6
    b、8
    c、10
    d、12

2、依据2018版新居住区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下哪种关于生活圈的提法不恰当。()
    a、十五分钟生活圈
    b、十分钟生活圈
    c、六分钟生活圈
    d、五分钟生活圈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占比为()。
    a、4%-6%
    b、5%-8%
    c、8%-10%
    d、10%-12%

4、居住用地类别代码为()。
    a、r
    b、b
    c、j
    d、z

5、以下哪项不属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土地的调控措施。()
    a、开发强度控制
    b、开发奖励措施
    c、规划量裁审定
    d、规划方案修订

6、以下哪种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最大。()
    a、居住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绿化景观用地
    d、工业用地

7、城市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
    a、30-50km/h
    b、40-60km/h
    c、50-70km/h
    d、60-80km/h

8、以下代码中属于城市绿地的是()。
    a、g1
    b、g3
    c、xg
    d、eg

9、静态交通设施包括()。
    a、停车场
    b、汽车站
    c、车辆保养场
    d、修理厂

10、城市土地具有()特征。
    a、富余性
    b、稀缺性
    c、不可再生
    d、可再生

11、“结构”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及部分和整体之间关系的组合方式。

12、城市道路交通只需要考虑机动车出行的要求。

13、地租指土地所有者让土地使用者让渡其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14、以经营功能为主导的城市中心区通道称之为“道”。

15、仓储用地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

第五章 建筑营建:实体空间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 - 单元测验

1、在对群体建筑设计进行评价时,()是评价的首要标准。
    a、多样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独特性

2、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单体建筑的平面形态。()
    a、点状
    b、线状
    c、面状
    d、自由状

3、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除住宅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a、22米
    b、23米
    c、24米
    d、25米

4、围合式的群体建筑具有明显的()特征。
    a、内聚性
    b、层次性
    c、连续性
    d、灵活性

5、()模式是商业街群体建筑组合的基本模式。
    a、行列式
    b、围合式
    c、复合式
    d、线性

6、()是工业类群体建筑最常采用的组合方式,一方面可保证交通运输的便捷和连通,另一方面也可使生产车间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a、行列式
    b、线性
    c、围合式
    d、复合式

7、以下哪个方面不属于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a、结构安全性
    b、建造规范性
    c、改造经济性
    d、空间差异性

8、群体建筑设计组合时,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对比与协调
    b、统一与变化
    c、主从与重点
    d、节奏与韵律

9、住宅建筑在进行组合时,应重点考虑()。
    a、日照间距
    b、自然通风
    c、住宅朝向
    d、噪音防治

10、以下哪些更新理念是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时期后所提倡的。()
    a、大拆大建
    b、仿古改造
    c、活态更新
    d、文脉延续

11、群体建筑中的单体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应在体量、尺度、材料、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相互呼应与彼此和谐。

12、在建筑群体中,为了达成整体的统一性,各组成要素应平分秋色,彼此并置存在。

13、建筑外部空间具有单体——群体——城市三个层面的空间意义。

14、“保留”、“修复”不属于既有建筑的更新范畴,“改造”、“重建”是建筑更新的核心手段。

15、内部并置的设计手法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大的既有建筑更新,例如谷仓、教堂、火车站及工业建筑等。

第六章 场所营造: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

第六章 - 单元测验

1、街道空间是人们开展公共生活的场所,( )是街道设计的第一原则。
    a、人性化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特色化原则
    d、经济性原则

2、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研究表明:当( )时,存在围合感,且当d/h>2时,产生宽阔感
    a、d/h<1
    b、d/h=1~2
    c、d/h=1~3
    d、d/h>3

3、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服从整体
    b、取其特色
    c、立其意境
    d、比例适度
    e、巧其点缀
    f、寻求对比
    g、永续发展

4、美国城市设计学家凯文·林奇认为“广场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焦点。以下那个不是他的典型特征:( )。
    a、地面铺砌
    b、由建筑物形成的围合感较强
    c、被街道限定
    d、有水面供景观活动

5、广场的空间设计不包括以下哪个( )阶段。
    a、梳理功能
    b、厘清结构
    c、种植施工
    d、环境细化

6、以下哪项不属于城市空间中的“点状”绿地。( )
    a、小型街头广场
    b、道路绿化隔离带
    c、小游园
    d、公共建筑外部小庭院

7、城市绿地的用地类别代码为( )。
    a、r
    b、b
    c、g
    d、l

8、街道作为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发生场所,同时具备交通联系的职能。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
    a、人性化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特色化原则
    d、经济性原则

9、广场必须是位于城市之中,且不被建筑物所占用的露天场所,以吸引、组织人们进行( )等各种室外活动。
    a、休憩
    b、交往
    c、娱乐
    d、集会

10、以下哪项属于水体的功能特征。( )
    a、改善生态环境
    b、提供活动场所
    c、营造城市景观
    d、汇集、排泄天然雨水

11、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街”与“道”的特征与职能近乎相同。

12、同一条街道的不同街段应结合周边环境形成相对统一的定位,并形成相应的断面设计。

13、意大利建筑师阿尔道·罗西认为:“每一个广场都是一个具有三维及时间特性的空间,是一种物质和社会现象。”

14、一个城市广场的全面轮廓,必须从城市的层面进行观察,确定它与城市的关系,同时广场又是一个较独立的空间形态,因此,系统设计尤为重要。包括广场定位、道路组织和功能组织。

15、水体在城市公共空间外部环境的景观设计中常被用作进行基面的软质划分要素,与绿地、铺装等要素共同进行搭配应用。

期末测试

城市设计原理期末考试

1、研判定位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逐步实现对项目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过程控制。此阶段的主要步骤不包括()。
    a、潜力挖掘
    b、问题研判
    c、目标定位
    d、策略制定

2、方案设计阶段是通过对设计过程恰当的组织,全面考虑地段特点、市民需求、设计美学、管理体制等因素,将概念设计具体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活动策划和空间设计的过程,此阶段主要步骤不包括( )
    a、概念设计
    b、目标定位
    c、活动策划
    d、空间设计

3、城市设计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设计实施是以管控的方式实现的,( )就是链接空间方案与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
    a、城市设计法律
    b、城市设计法规
    c、城市设计技术规范
    d、城市设计导则

4、()的基本任务是整体地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架构,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整体空间意象,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5、( )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区段自然和人文特点,塑造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符合公众审美,体现城市特色和活力的空间环境,满足城市发展建设需求,增强区段的整体性和可识别性。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6、( )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对建设项目所在的地块,提出详细设计方案,提升地块的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性。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7、( )的基本任务是落实相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以问题或目标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特定风貌要素或特色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与设计。其编制内容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决定。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8、实施型城市设计从实施项目的类型来看,不包括( )
    a、研究型
    b、开发型
    c、更新型
    d、社区型

9、城市设计的前期调查研究通常涉及( )层面的具体工作和相关技术方法。
    a、文献调研和场地踏勘
    b、场地踏勘和信息采集
    c、文献调研和信息采集
    d、文献调研、场地踏勘和信息采集

10、从研究目的角度可以将城市设计调查研究分为( )。
    a、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b、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社会生活研究和空间场所研究

11、( )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观察工具,直接考察研究对象,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a、文献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现场计数法
    d、地图标记法

12、通过实地踏勘可以直观有效地获取课题地段的物质环境状况和人群的行为活动。场地踏勘的调查方法不包括( )
    a、文献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现场计数法
    d、地图标记法

13、现场计数法有着许多显著的优点,不包括( )。
    a、适用范围广
    b、操作简单易行
    c、结果真实可靠
    d、工作量较小

14、实地踏勘获取场地物质环境信息之后,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课题地段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公众活动的感受,调查往往还需要对当地公众的态度、感受、意见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相关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包括( )
    a、问卷调查
    b、文献调查
    c、访谈调查
    d、公共展览咨询

15、城市空间的属性分析是认识场所的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确定设计对象的社会文化属性、意象认知属性、功能使用属性、空间形态属性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
    a、心智地图法
    b、语义辨析法
    c、sd法
    d、图底关系法

16、城市空间的定量分析包括量化的规模、容量、指标的研究。在当前的城市设计中,相对成熟的数字化研究分析方法不包括( )
    a、gis空间信息处理及分析方法
    b、大数据分析方法
    c、环境模拟分析方法
    d、空间模数理论研究法

17、从空间形态的角度来探讨城市设计的方法不包括( )
    a、空间注记分析法
    b、心智地图法
    c、类型学研究法
    d、图底关系法

18、城市设计包括五大目标包括( ): ①社会目标;②经济目标;③生态目标;④文化目标;⑤形象目标;⑥近期目标;⑦远期目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③④⑤⑥⑦

19、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诉求,可以通过( )方面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a、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
    b、消费结构的多元导向
    c、运营模式的创新实施
    d、以上三项都可

20、关于城市设计的近期目标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需要全面掌握地段的所有问题矛盾
    b、应当注意规避单一的设计思维
    c、应当注意近期目标的“种子”效应
    d、应当注意近期目标与后续发展目标的衔接与持续关联

21、( )目标对于整个过程导向良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设计者评价、调整和完善近期及阶段目标,实现更好结果的依据。
    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总体目标
    d、以上都是

22、s-w-o-t分析法中,四个字母的含义依次为( )
    a、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b、劣势-优势-挑战-机遇
    c、机遇-挑战-优势-劣势
    d、挑战-机遇-劣势-优势

23、swot分析按照要素的来源将( )归纳为“内部资源”来予以归纳和梳理。
    a、s、w
    b、o、t
    c、s、o
    d、w、t

24、swot分析按照要素的来源将( )归纳为“外部条件”来予以归纳和梳理。
    a、s、w
    b、o、t
    c、s、o
    d、w、t

25、在对各类外部条件、内部资源的理性分析和感性思考之后,设计定位依然是模糊和混沌的,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理性的生成过程。我们将这个理性过程概括为( )两大部分。
    a、明确问题—策略制定
    b、明确问题—概念设计
    c、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d、确立目标—策略制定

26、定位目标往往解决地段( )的问题,其描述方法主要依赖抽象性的或语言文字。
    a、是什么
    b、有什么
    c、有多少
    d、有多好

27、城市设计定位目标应该是( )价值的综合。根据设计地段特征、规模大小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独特性。
    a、经济
    b、物质
    c、艺术
    d、以上都是

28、(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发展需求,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研究型

29、开发型城市设计策略的一般内容不包括( )
    a、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b、充分结合地域文化
    c、全面发展地域经济
    d、保护社会网络

30、( )城市设计更多地强调地段物质环境建设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和空间品质,以及适应当代城市生活的活力问题。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研究型

31、街道设计的人性化原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考虑人的亲自然性
    b、营造多类型的节点空间
    c、注重近人尺度的细节设计
    d、关注弱势人群
    e、布置合理形象鲜明

32、街道空间是人们开展公共生活的场所,( )是街道设计的第一原则。
    a、人性化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特色化原则
    d、经济性原则

33、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研究表明:当( )时,存在围合感,且当d/h>2时,产生宽阔感。
    a、d/h<1
    b、d/h=1~2
    c、d/h=1~3
    d、d/h>3

34、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 )是比较理想的断面构成比值,此时的空间高度与高度之间存在一种均衡关系。
    a、d/h<1
    b、d/h=1~2
    c、d/h=1~3
    d、d/h>3

35、依据基础环境设施设计的概念,结合环境设施的各要素而组成的系列性体系,可大致将环境设施分为( )
    a、信息交流类设施、公共卫生类设施、休闲娱乐类设施、交通安全类设施、公共艺术类设施、无障碍设施
    b、公共卫生类设施、休闲娱乐类设施、交通安全类设施、公共艺术类设施、无障碍设施
    c、信息交流类设施、公共卫生类设施、休闲娱乐类设施、交通安全类设施、无障碍设施
    d、公共卫生类设施、休闲娱乐类设施、交通安全类设施、无障碍设施

36、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服从整体
    b、取其特色
    c、立其意境
    d、比例适度
    e、巧其点缀
    f、寻求对比
    g、永续发展

37、依据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城乡建设用地可分为()个大类。
    a、6
    b、8
    c、10
    d、12

38、依据2018版新居住区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下哪种关于生活圈的提法不恰当。()
    a、十五分钟生活圈
    b、十分钟生活圈
    c、六分钟生活圈
    d、五分钟生活圈

39、居住用地类别代码为()。
    a、r
    b、b
    c、j
    d、z

4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占比为()。
    a、4%-6%
    b、5%-8%
    c、8%-10%
    d、10%-12%

41、城市绿化景观用地人均为()。
    a、5-10平方米/人
    b、10-15平方米/人
    c、15-20平方米/人
    d、20-25平方米/人

42、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占比为()。
    a、5%-10%
    b、10%-15%
    c、15%-25%
    d、25%-35%

43、工业用地依据其对环境的污染干扰程度,分为()类。
    a、三类
    b、四类
    c、五类
    d、六类

44、以下哪种方式属于我国土地转让权的方式。()
    a、自由买卖
    b、市场出让
    c、集体协商
    d、行政决议

45、慢性交通一般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的交通方式。
    a、10km/h
    b、15km/h
    c、20km/h
    d、25km/h

46、以下哪项不属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土地的调控措施。()
    a、开发强度控制
    b、开发奖励措施
    c、规划量裁审定
    d、规划方案修订

47、以下哪种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最大()。
    a、居住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绿化景观用地
    d、工业用地

48、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控是()的主要责任。
    a、开发商
    b、政府
    c、规划师
    d、施工方

49、城市形态不直接受到( )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
    b、人口数量
    c、技术条件
    d、价值观念

50、聚落的出现是因为群居生活的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生存竞争中,逐渐选择了(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a、农业分工
    b、依水而居
    c、农业定居
    d、自由生长

51、早期的营建活动主要依靠自然力,下列不作为营建活动可依靠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农田
    c、水道
    d、方位

52、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突破( ),这意味着城市替代乡村,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聚落。
    a、50%
    b、45%
    c、30%
    d、70%

53、孕育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城市多顺应多变的地形条件,自下而上生长演进形成,总体上呈现( )的特征。
    a、理性主义
    b、功能主义
    c、形式主义
    d、有机主义

54、城市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
    a、30-50km/h
    b、40-60km/h
    c、50-70km/h
    d、60-80km/h

55、根据道路的功能特点、断面形式以及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等要素,将道路分为()种类型。
    a、“道—街”两种
    b、“街—巷”两种
    c、“道—街—巷”三种
    d、“路—道—街—巷”四种

56、以交通功能主导的城市道路称为“道”,整体道路网车速往往在()以上。
    a、40km/h
    b、50km/h
    c、60km/h
    d、70km/h

57、以“核”为主的空间结构不包括以下哪种模式。()
    a、以建筑实体为核
    b、以道路为核
    c、以广场为核
    d、以绿地为核

58、催生现代城市设计发生的运动是( )。
    a、现代主义运动
    b、城市美化运动
    c、新艺术运动
    d、启蒙运动

59、“场所就是特殊风格的空间,场所的精神如同一种完整的人格”这句话是()说的。
    a、卡米诺·西特
    b、凯文·林奇
    c、勒·柯布西耶
    d、诺伯特·舒尔茨

60、按照2018年颁布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我国城市道路规范城市道路分为()个大类。
    a、三
    b、四
    c、五
    d、六

61、城市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
    a、40-80km/h
    b、60-100km/h
    c、80-120km/h
    d、100-140km/h

62、城市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
    a、30-50km/h
    b、40-60km/h
    c、50-70km/h
    d、60-80km/h

63、“场所(place)”概念最早由( )提出并运用于建筑与城市设计中。
    a、荷兰建筑师阿尔多·凡·艾克
    b、挪威建筑师诺伯特·舒尔茨
    c、瑞士-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d、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

64、以下哪种用地不属于城市绿化景观用地。()
    a、城市开放公园
    b、厂区外防护绿地
    c、企业内部绿地
    d、开放型居住区广场

65、在马斯洛:需要层次金字塔中,代表人的最高需求的是( )。
    a、尊重(自尊及受人尊重等)
    b、审美(现实美及艺术品欣赏)
    c、自我实现(得到社会认可等)
    d、交往(爱情、友谊、交流等)

66、以下对于城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空间不仅仅是活动的载体,也是认知的对象。
    b、地域性的城市空间塑造的核心价值是传统建筑和空间形式的传承。
    c、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聚落形式,是人的主观行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地域性是人们建立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前提。

67、开启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科技革命是( )。
    a、蒸汽技术革命
    b、电力技术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智能技术革命

68、淡化城市界限,使城市空间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的科技革命是( )。
    a、蒸汽技术革命
    b、电力技术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智能技术革命

69、引导城市将向可持续、智慧化的方向发展的科技革命是( )。
    a、蒸汽技术革命
    b、电力技术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智能技术革命

70、以下哪个不是人类所经历的“经济时代”。
    a、农业时代
    b、工业时代
    c、知识经济时代
    d、电子经济时代

71、农业时代的主要财富是( )。
    a、知识技能
    b、谷物家禽
    c、原料劳力
    d、经验立法

72、工业时代的生活形态是( )。
    a、自给自足
    b、信息高速公路
    c、时制工效
    d、立法保障

73、创造知识经济时代的条件是( )。
    a、训练手册
    b、信息资料
    c、网络智能
    d、资本劳力

74、在对群体建筑设计进行评价时,()是评价的首要标准。
    a、多样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独特性

75、下列哪一项是沙里宁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b、城市设计是关于全部生活、经过和使用该场所的人的场所设计。
    c、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d、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76、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单体建筑的基本平面形态()。
    a、点状
    b、线状
    c、面状
    d、自由状

77、下列哪一项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概念是广义的,强调为人创造场所。
    b、城市设计和其他的设计过程一样,是理性的方法和灵感的结合。
    c、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d、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78、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除住宅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a、22米
    b、23米
    c、24米
    d、25米

79、围合式的群体建筑具有明显的()特征。
    a、内聚性
    b、层次性
    c、连续性
    d、灵活性

80、下列哪一项是凯文·林奇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是一种空间、时间、意义和交流的组织,城市的形态应该建立在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心理感受交织的基础上。
    b、城市设计处理时间、空间模式,并以人们对这些模式的日常体验作为证明。
    c、城市设计是为人们创造场所的艺术。
    d、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81、()模式是商业街群体建筑组合的基本模式。
    a、行列式
    b、围合式
    c、复合式
    d、线性

82、()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临街布置的商务建筑群体,有利于各建筑单体的形象展示。
    a、行列式
    b、线性
    c、围合式
    d、复合式

83、()是工业类群体建筑最常采用的组合方式,一方面可保证交通运输的便捷和连通,另一方面也可使生产车间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a、行列式
    b、线性
    c、围合式
    d、复合式

84、以下哪项不属于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a、结构安全性
    b、建造规范性
    c、改造经济性
    d、空间差异性

85、下列要素不属于建成环境要素的是( )。
    a、建筑
    b、街道
    c、停车场
    d、河流

86、内部并置的建筑更新设计方法通常指()。
    a、对建筑内部进行较大程度干预,重构内部空间格局
    b、在建筑内部进行轻量植入,形成新旧并置
    c、对建筑外部进行较大程度干预,形成新旧并置
    d、对建筑外部进行保留和修缮,延续历史文脉

87、使用内部并置的更新方法时,当原建筑内部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体量,那么新植入的部分通常会(),以保证整体的()并强化其空间效果。
    a、布置在空间的中央;水平感
    b、布置在空间的中央;垂直感
    c、沿空间外围或一侧放置;水平感
    d、沿空间外围或一侧放置;垂直感

88、“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这句话是( )说的。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伏尔泰

89、外部并置的更新方法适用于()。
    a、既有建筑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
    b、既有建筑被评定为只有部分结构或空间值得保留
    c、新项目的空间需求比既有建筑的主体空间大许多
    d、原建筑外墙状态较好且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90、在进行群体建筑组合时,不同单体之间的空间差别,可以看作是()。
    a、统一与变化
    b、多样性与变化
    c、统一与和谐
    d、多样性与和谐

91、在进行群体建筑组合时,常通过()手法,强调各空间要素之间的()。
    a、协调;联系
    b、协调;差异
    c、对比;联系
    d、对比;和谐

92、在一个有机统一的建筑群体中,各组成要素是不能毫无区别的并置存在的,应有所区分,以下哪项不属于区分的内容。()
    a、主与从
    b、重点与一般
    c、核心与外围
    d、均质与统一

93、建筑群体中较为独立的、体量相对较小的建筑形态被视作()。
    a、面状
    b、线状
    c、点状
    d、自由状

94、单体建筑在进行线性组合时,应考虑的群体建筑空间效果不包括()。
    a、连续性
    b、内聚性
    c、节奏韵律
    d、完整性

95、下列哪项不是宜居性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
    a、安全
    b、健康
    c、便利
    d、复合

96、下列关于宜居性城市设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强调创造环境友好的交往型公共空间
    b、提倡公共交通
    c、鼓励车行友好街道
    d、尊重城市历史文脉

97、( )曾提出城市多样性理论,她认为城市活力的来源是以人真正的生活为主题的设计。
    a、扬·盖尔
    b、简·雅各布斯
    c、刘易斯·芒福德
    d、凯文·林奇

98、以下哪项是行列式建筑组合的典型优点。()
    a、建筑内聚性较强
    b、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c、建筑拥有充分的展示界面
    d、大多数建筑具有较的日照和通风

99、()组合常见于高层住宅建筑群体,具有布局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既能满足住宅的日照和通风要求,又能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与景观层次。
    a、点群式
    b、围合式
    c、行列式
    d、混合式

100、商务类群体建筑具有的典型特征不包括()。
    a、高效性
    b、人性化
    c、开放性
    d、个性化

101、在进行单体建筑更新时,不应()。
    a、将目光全部专注于建筑单体之上,只考虑单体的功能及形态更新方式
    b、从地段空间的整体层面出发
    c、跳出片面的“红线内”设计思维
    d、思考“此建筑”与周边其他建筑的相互关系

102、城市设计中应建立( )机制,以促进场所日常活动的持续发生和城市活力的持续生长。
    a、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引导
    b、自下而上的微观政策反馈
    c、土地功能的动态调控
    d、物质空间形态管控

103、广场必须有( ),较好地协调周围建筑物、道路、绿化、水体的关系。
    a、巨大的人流量
    b、优越的自然环境
    c、明确的边界范围和空间围合
    d、数量确定的出入口

104、美国城市设计学家凯文·林奇认为“广场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焦点。以下那个不是他的典型特征:( )。
    a、地面铺砌
    b、由建筑物形成的围合感较强
    c、被街道限定
    d、有水面供景观活动

105、以下哪个城市广场不属于按照形态划分的范畴( )。
    a、平面型广场
    b、空中广场
    c、复合型广场
    d、交通集散广场

106、下列哪项不是广场与城市存在的关系( ):
    a、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
    b、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骨架
    c、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
    d、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入口门户

107、下列哪项不是广场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
    a、广场作为城市道路
    b、广场与城市道路绿化并列
    c、广场与城市道路相交
    d、广场与城市道路脱离

108、广场的空间设计不包括以下哪个( )阶段。
    a、梳理功能
    b、厘清结构
    c、种植施工
    d、环境细化

109、广场是城市空间的点状空间要素,以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一般设置在城市道路交汇处
    b、主要设置在小区入口处
    c、一般设置在空间结构的转换处
    d、一般设置在城市或片区的中心位置

110、以下哪项不属于城市空间中的“点状”绿地。()
    a、小型街头广场
    b、道路绿化隔离带
    c、小游园
    d、公共建筑外部小庭院

111、将城市空间中的“线状”绿地按照功能特征进行分类,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场地型
    b、交通型
    c、生活型
    d、景观型

112、以下哪项不属于绿地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a、尽可能配置丰富的植物种群
    b、制定合理的乔、灌、花、草比例
    c、以引进外来树种为主,增加独特性
    d、结合场地功能需求设计适宜的绿地布局

113、中国园林中的水池并不一定都处于庭院中心,且其形态常趋于自然形式,这体现了水体设计的()。
    a、整体性
    b、随机性
    c、相似性
    d、对比性

114、以下哪种要素不属于城市滨水空间的要素构成。()
    a、堤
    b、水
    c、岸
    d、广场

115、城市绿地的用地类别代码为()。
    a、r
    b、b
    c、g
    d、l

116、一般性的城市设计技术路线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 )
    a、研判定位阶段
    b、方案设计阶段
    c、实施管理阶段
    d、评估反馈阶段

117、一般性的城市设计技术路线的三个链接环节包括( )
    a、策略制定环节
    b、导则制定环节
    c、实施管理环节
    d、评估反馈环节

118、研判定位阶段主要开展()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片区及地段的发展定位、目标体系和时序进程。
    a、社会、经济等软质系统的特征辨识和综合研判
    b、生态本底、建成环境等硬质系统的特征辨识和综合研判
    c、设计需要回应的主要问题研判
    d、设计概念的初步拟定

119、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实施执行
    b、导控管理
    c、使用维护
    d、使用后评价

120、评估反馈环节是链接使用与设计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 )几方面的使用后评估。
    a、政府
    b、开发商
    c、专业领域
    d、使用者

121、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主要包含( ),他们分别应对不同层面的城市问题和发展任务。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122、按照城市设计的编制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研究专题型城市设计、规划政策型城市设计和工程实施型城市设计。
    a、研究专题型城市设计
    b、规划政策型城市设计
    c、实施型城市设计
    d、更新改造型城市设计

123、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包括( )在内的城市空间环境。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124、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将城市设计调查研究分为( )。
    a、地段背景研究
    b、社会生活研究
    c、空间场所研究
    d、公共参与咨询

125、文献调查法具有( )的局限。
    a、滞后性缺失
    b、原真性缺失缺失
    c、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和偶然性
    d、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126、实地观察法具有( )的局限。
    a、结果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和偶然性
    b、只能进行微观调查,不能进行宏观调查
    c、结果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d、难以获得观察对象主观意识行为的资料

127、现场计数法具有( )的局限。
    a、调查的工作量较大
    b、调查人员的数量要求较多
    c、结果存在误差
    d、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表面性

128、城市设计的本质是一个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但是如何梳理归纳城市设计中的现实问题,分析总结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明确设计的核心目标定位的方法路径却各有不同,主要包括( )
    a、属性分析
    b、规模分析
    c、形态分析
    d、功能分析

129、城市设计调查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确设计问题及其成因,而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通常集中于( )方面内容。
    a、社会文化
    b、经济产业
    c、生态环境
    d、空间利用

130、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城市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涉及( )。
    a、构成问题
    b、配置问题
    c、品质问题
    d、形态问题

131、社会效益方面的问题发现主要是针对城市( )等方面的审视和判断。
    a、社会构成
    b、行为活动
    c、人文风土
    d、产业经济

132、空间系统是城市大系统的物质空间表征。空间利用方面的问题分析和判断总体来说就是针对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 )等范畴内的状况和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梳理。
    a、实用
    b、认知
    c、审美
    d、生态

133、城市设计的社会目标要求城市空间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通过设施的配置与优化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倡导( )
    a、包容的价值观念
    b、空间正义
    c、民生导向
    d、绿色发展

134、城市的文化目标以反映独特的地方文化和风貌特色为指引,并通过活动组织与策划等社会策略和特色风貌与景观环境营造等空间策略,使之融入日常生活和空间设计中,具体内容包括( )
    a、营建智慧挖掘
    b、文化遗产保护
    c、人文风土传承
    d、地方特色发扬

135、城市设计的形象目标关涉审美的形象要求,并集中反映在城市的核心公共空间,要求塑造( )的城市对外窗口。
    a、富有城市特色
    b、反映城市性格
    c、具备时代特征
    d、标志性形象

136、现实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对象形成不同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研究型

137、更新型城市设计设计策略的一般内容包括( )
    a、传承历史文脉
    b、优化功能布局
    c、激活触媒要素
    d、利用弹性设计

138、社区型城市设计设计策略的一般内容包括( )
    a、梳理规划布局结构
    b、优化物质空间环境
    c、提升居民在地认同
    d、利用弹性设计

139、在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解决路径下,设计策略可以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及不同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 )
    a、活动策划类
    b、空间操作类
    c、制度建设类
    d、理论研究类

140、城市设计中对于空间的操作主要包括对于( )的操作。
    a、功能使用
    b、实体空间
    c、景观环境
    d、公众参与

141、街道作为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发生场所,同时具备交通联系的职能。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
    a、人性化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特色化原则
    d、经济性原则

142、街道设计是一项从观念到实践的系统性工作,主要包括( )几个阶段
    a、属性定位
    b、街道定形
    c、风貌定调
    d、人流定量

143、城市街道的线型大体可以分为( )。
    a、直线型
    b、曲线型
    c、自由形
    d、几何形

144、( )属于信息交流类设施
    a、环境标识
    b、广告招牌
    c、信息设施
    d、健身设施
    e、限制设施
    f、壁画

145、人类最主要的聚落方式包括()。
    a、部落
    b、城中村
    c、城市
    d、乡村

146、城市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生发,城市形态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
    a、功能主义
    b、集权主义
    c、理性主义
    d、形式主义
    e、有机主义

147、公元前4500年左右( )相继进入以城市为标志的文明时期。
    a、幼发拉底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48、下列哪几项不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模式( )。
    a、中轴线为核心的方格网城市
    b、匀质生长的网格城市
    c、自然有机的曲线城市
    d、放射形的几何城市

149、( )等书中都认同空间的社会功能,强调其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a、《城市意象》
    b、《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c、《建筑模式言语》
    d、《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150、场所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
    a、空间
    b、形式
    c、活动
    d、意义

151、开发奖励措施包括以下()类型。
    a、容积率奖励
    b、容积率转让
    c、用地性质变更
    d、绿化率变更

152、从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方式,即人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来划分,包括( )三个层次。这种划分反映了的功能与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的关联。
    a、实用需求
    b、认知需求
    c、审美需求
    d、安全需求

153、以下代码中属于城市绿地的是()。
    a、g1
    b、g3
    c、xg
    d、eg

154、静态交通设施包括()。
    a、停车场
    b、汽车站
    c、车辆保养场
    d、车辆修理厂

155、从人的需要的差异性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
    a、文化差异性
    b、地区差异性
    c、群体差异性
    d、时代差异性

156、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需要结构都有所不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儿童主要是生存需要
    b、老人主要是安全需要
    c、青年人主要是交往需要
    d、中年人主要是创造力需要

157、在进行道路规划时,通常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上位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景观性原则

158、城市路网特征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
    a、路网规模
    b、路网密度
    c、路网结构
    d、路网建设周期

159、总体上讲,人对城市空间的诉求反映在( )几个方面。
    a、生存环境
    b、经济发展
    c、社会生活
    d、文化情感

160、典型的路网结构包括()形式。
    a、方格式
    b、环形放射状
    c、自由式
    d、混合式

161、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居民的( )构成了城市生活的多面性。
    a、日常生活
    b、社会生活
    c、公共生活
    d、家庭生活

162、城市土地具有()特征。
    a、富余性
    b、稀缺性
    c、不可再生
    d、可再生

163、土地开发强度包括()等主要评价指标。
    a、容积率
    b、建筑密度
    c、建筑高度
    d、绿地率

164、以下哪些内容属于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a、车行交通
    b、慢行交通
    c、静态交通
    d、立体交通

165、由人文精神和技术理性构建的人类精神由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面临再次的整合,主要包括( )。
    a、个体与类的统一
    b、人与自然的协调
    c、感性和理性的整合
    d、地域与全球的共生

166、以下哪些因素会对路网结构造成影响()。
    a、地形特征
    b、用地形状
    c、历史传统
    d、文化价值

167、以下对工业时代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工业时代以“家庭为社会单位”
    b、工业时代的社会主流是“最有效率的人”
    c、工业时代的生活形态是“时制工效”
    d、工业时代的主要财富是“知识”

168、下列对城市设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人为主体
    b、以城市空间建构的发生机理为研究基础
    c、以空间的整体性为原则
    d、以城市社会生活的场所营造为主要内容
    e、融入建成环境领域三大学科

169、构成城市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 )。
    a、自然环境要素
    b、建成环境要素
    c、经济水平要素
    d、人群活动要素

170、下列要素属于自然环境要素的是()。
    a、维度、海拔
    b、温度、湿度
    c、地势、水体
    d、用地产权归属

171、下列要素属于人群活动要素的是( )。
    a、机构
    b、交易
    c、休闲
    d、工作

172、下列属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遵循的三个基本尺度的是( )。
    a、任何物“种的尺度”
    b、人自身的“内在尺度”
    c、“美的规律”
    d、“自然的尺度”

173、当我们说城市设计应“顺时施宜(探求规律——真)”时主要指的是( )。
    a、系统:认识对象的角度
    b、包容:尊重生命之存在
    c、实存:发现问题的方式
    d、动态:应对发展的策略

174、当我们说城市设计应“以人为本(寻求正义——善)”时主要指的是( )。
    a、实存:发现问题的方式
    b、包容:尊重生命之存在
    c、宜居:庇护生活之需求
    d、活力:促进生长之持续

175、当我们说城市设计应“在场营造(追求品质——美)”时主要指的是( )。
    a、此人:关切需求的审美
    b、此地:根植场地的形式
    c、实存:发现问题的方式
    d、此时:着力创造的语言

176、下列“问题导向设计, 目标导向控制”的设计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现和梳理宏观上位规划的主要缺陷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b、以具体问题为靶向进行规划设计, 以成果落实为目标进行设计管控。
    c、合理安排实施计划与策略,对接相关规划和行政管理部门,多方合作讨论以高效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d、建议城市设计以业主为主体解决问题。

177、以下对“动态的城市设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要求设计师在了解城市物质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b、在设计中要理清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下所产生的必然现象。
    c、为城市未来的变化预留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d、对空间环境和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配。
    e、使城市中的各个要素在城市“生长”过程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178、在城市规划领域,对“包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 )。
    a、要求我们在关注经济可持续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群体。
    b、将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放在关注点的首位,最大化地消解城市中的社会不公与社会排斥问题。
    c、强调共享空间与共享经济的开发和使用,倡导公众参与,人人享有参与权。
    d、为城市未来的变化预留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179、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城市设计要求设计师主义以下几点( )。
    a、以保证城市整体利益为目标。
    b、对城市空间以及社会权利进行合理而公正的安排。
    c、不再从经济层面和个人的角度,而是应该站在百姓的立场,以社会包容、机会平等的目的为出发点。
    d、为城市未来的变化预留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180、场所最主要的属性是( )。
    a、人
    b、文化
    c、地
    d、尺度

181、城市设计中场所“地”的属性主要包括( )几个方面。
    a、经济环境
    b、自然环境
    c、文化环境
    d、空间环境

182、传统的城市设计在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引导调控之下( ),从而造成空间活力缺失。
    a、对土地的控制力度不够。
    b、对人的行为活动没有考虑。
    c、过于强调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
    d、对人的行为活动考虑不足。

183、在进行群体建筑设计组合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哪几组关系。()
    a、建筑单体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相互关系
    b、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c、建筑实体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关系
    d、建筑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84、群体建筑设计组合时,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统一与变化
    b、对比与协调
    c、主从与重点
    d、节奏与韵律

185、群体建筑的组合模式通常包括()。
    a、线性组合
    b、行列式组合
    c、围合式组合
    d、复合式组合

186、住宅建筑在进行组合时,应重点考虑()。
    a、日照间距
    b、自然通风
    c、住宅朝向
    d、噪音防治

187、下列对城市设计的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
    a、考虑“空间-时间”的相互作用
    b、以人为本
    c、服从总体规划的制约
    d、以美为第一原则

188、以下哪些是既有建筑更新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a、环境整体性原则
    b、文脉延续性原则
    c、功能适应性原则
    d、空间适宜性原则

189、广场必须是位于城市之中,且不被建筑物所占用的露天场所,以吸引、组织人们进行( )等各种室外活动。
    a、休憩
    b、交往
    c、娱乐
    d、集会

190、既有建筑更新时应着重对“空间适宜性”进行考量,空间适宜性主要体现在()。
    a、使用的安全性
    b、建造的规范性
    c、改造的经济性
    d、外观的差异性

191、广场按照性质可分为( ):
    a、市政广场
    b、宗教广场
    c、线性广场
    d、下沉广场

192、常见的既有建筑更新设计方法包括()。
    a、内部并置
    b、外部并置
    c、翻新与植入
    d、重建与扩建

193、在既有建筑外部进行增建时,新增部分的建筑形式语言通常会采取()。
    a、“多样性”的构建策略
    b、“相似性”的构建策略
    c、“独立性”的构建策略
    d、“差异性”的构建策略

194、以下哪些设计方法是针对既有建筑的内、外空间同时进行综合性更新的。()
    a、内部并置
    b、外部并置
    c、翻新与植入
    d、重建与扩建

195、一般而言,广场功能的组织关系包括下面( )类型:
    a、主从型
    b、互补型
    c、并置型
    d、系列型

196、以下哪项属于绿地的作用。()
    a、调节区域温度
    b、净化空气
    c、提升景观品质
    d、划分限定空间

197、以下哪项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绿地。()
    a、综合公园
    b、专类公园
    c、公共设施绿地
    d、道路附属绿地

198、以下哪项属于水体的功能特征。()
    a、改善生态环境
    b、提供活动场所
    c、营造城市景观
    d、保护隔离场地

199、城市设计不只是具体的空间操作和形态设计,而是以现实问题和发展目标为导向,促成城市社会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社会实践。

200、策略制定是将问题研判、目标定位与设计方案进行链接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201、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实施应用,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主要指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不包括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形成的对城市建设发展的管控实施。

202、城市设计研究实践涉及的类型众多,可以大到一座城市的整体形态,小及城市广场、街道、绿化栽植等具体要素,因此,针对不同的城市尺度和任务要求,应依据各自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工作。

203、研究型城市设计的设计过程和所用的方法应对不同的城市特征和现实问题基本相同。

204、城市设计属于我国法定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205、实施型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核心内容,完整地涵盖了城市设计从分析研究、目标策划、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是对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还是空间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6、文献调查法即历史文献法,其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搜集和研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各种理论和观点,是大家最为熟悉也最为常用的一种基础方法。这一方法贯穿于整个调查工作的始终 。

207、经济系统是城市大系统的发展动力源泉。要维持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仅有优秀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以及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经济产业环境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两部分。

208、城市空间是城市大系统在大地上的投影,映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状态,是不同利益诉求相互博弈并物化于空间形态的结果。

209、城市土地是空间的本底,也是产生经济价值的根本来源。

210、城市开发建设必须严格保护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人工系统不应影响自然系统永续发展。

211、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精神命脉,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是城市的重大使命之一。

212、形象目标反映了城市居民对身份与文化认同的需要。

213、城市和片区地段处于特定的时空当中,空间机体通过生长、衰败、扩张、收缩等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理论上存在终极的形态和结构。

214、城市设计的近期目标主要回应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实需要。

215、远期目标回应以发展为导向的未来愿景,即城市设计的“结果”目标,追求过程与追求结果的目标在城市设计来说并不是兼备的。

216、内部环境因素是主体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217、swot分析中外部条件因素是直接对主体发展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218、设计是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无论剖茧抽丝还是顺藤摸瓜,都是为了问题的发现和最终凯发娱乐官网的解决方案的提出建立有效的路径。

219、城市设计前期“明确设计问题”的阶段要求我们开放性的搜集各类场地信息,对问题构成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和把握。

220、在目标定位阶段,必须制作要素相关表,这些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部分。

221、信息收集是地段定位的准备阶段。

222、任何的具体设计都始于设计策略的选择。

223、开发型城市设计要求为片区带来明显的空间、社会、经济增值效应,成为地区的公共生活中心和形象代表,带动地区活力。

224、更新型城市设计的创新不一定是建立在区域地段的历史文化价值基础上的,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225、社区型城市设计策略在内容上是指城市设计由大尺度的城市空间设计向近人尺度的社区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其关注的是人的需求,目的是为了营造人性化的社区公共生活体系。

226、社区型城市设计策略的目标是营造一个社区生活的共同体。

227、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街”与“道”的特征与职能近乎相同。

228、街道是由沿街建筑、绿化、铺装、设施等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空间设计要突出其整体性。

229、街道的特色建立在整体性上,环境的连续性和秩序成为人们认识环境的参照,从而使其易于识别。

230、同一条街道的不同街段应结合周边环境形成相对统一的定位,并形成相应的断面设计。

231、在空间构成的角度,人对于街道空间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感知街道宽度(d)、与沿街建筑高度(h)之间的比例关系获得的。

232、仅仅把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环境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的概念。

233、环境设施设计是一项宽泛且涉及内容较广的工作,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都能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设施设计的要点及方向。

234、《雅典宪章》(1933年)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适应工业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社会和空间需求,清晰的功能分区让城市的混乱无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35、《北京宪章》(1999年)将20世纪称为大建设和大破坏时期,功能主义难咎其责,忽略了人本尺度性的建设行为是对地域文化的毁灭,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命力的羸弱。

236、场所与空间的关系如同“家”与“房子”的关系。

237、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

238、人工环境是人的行为和意识的产物,一方面体现了人化自然,满足了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建成环境又影响人的行为,反映了文化的作用。

239、城市空间形态反映了特定地域在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历史进程中累加并逐渐固化形成的地方风土与文化特征又在持续地影响着后代的活动与建设。

240、良好的人居空间首先要求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241、所谓极限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存在以及外部认知无限性的积极肯定。

242、知识经济概念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分配、生产与消费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性发展。

243、地租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让渡其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244、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工业化,也要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

245、“结构”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及部分和整体之间关系的组合方式。

246、城市道路交通只需要考虑机动车出行的要求。

247、立体交通适用于公共设施密集、交通复杂多元、人流量大、运转效率高的城市中心区。

248、以经营功能为主导的城市中心区通道称之为“道”。

249、城市快速路是为城市短距离非机动车出行提供快速、高效的交通服务的。

250、道路建设应尽量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避免分期实施影响城市交通通行。

251、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制度,一部分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一部分土地属于私人所有。

252、仓储用地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

253、产权包括私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混合所有四种类型。

254、1960年代起,首先在英国再次提出城市设计问题。

255、城镇属于人群活动要素。

256、理想的城市环境应是各种要素的高度有机融合,互相协调。

257、城市设计可以解决城市层面的各种问题。

258、孙施文强调“规划不是利用过往经验的推测,而是为变化而存在的工具,其运用方式是引导和控制”,指出城市设计具有可变性。

259、宜居城市被认为是可持续的、智慧型的并不可以被监测的城市。

260、人与空间是激发城市活力的两大要素。

261、城市设计是创造性地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过程,也是主客体对于“美”的追求的过程。

262、对“美”的追求是城市设计永恒的价值站点。

263、城市设计中对“地”的回应实则是对整体环境要素的综合考虑,既包括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等自然要素,也涵盖社会经济和历史文脉等人文要素以及建筑肌理和街区尺度等空间要素。

264、一定范围的城市空间,人们在其中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记忆、感官、意识、情感、想法的相互交织,赋予其情感上和功能上的内涵,产生了在地属性。

265、对城市传统文化和在地情感的保护与延续至关重要,城市设计应严格的保护遵循传统。

266、传统文化与在地文化的传承也应在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67、多样性的城市空间是城市活力给场所使用者的负反馈。

268、出行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269、意大利建筑师阿尔道·罗西认为:“每一个广场都是一个具有三维及时间特性的空间,是一种物质和社会现象。”

270、一个城市广场的全面轮廓,必须从城市的层面进行观察,确定它与城市的关系,同时广场又是一个较独立的空间形态,因此,系统设计尤为重要。包括广场定位、道路组织和功能组织。

271、群体建筑中的单体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应在体量、尺度、材料、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相互呼应与彼此和谐。

272、在建筑群体中,为了达成整体的统一性,各组成要素应平分秋色,彼此并置存在。

273、点状建筑是指平面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建筑。

274、建筑外部空间具有单体——群体——城市三个层面的空间意义。

275、行列式组合能够使住宅中的绝大多数房间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但也容易形成层次单调、均值呆板的空间感受。

276、在进行既有建筑更新时,应以单体建筑的内部空间改善和功能优化为核心,不用过多考虑其与周边环境及相邻建筑的关系。

277、“保留”、“修复”不属于既有建筑的更新范畴,“改造”、“重建”是建筑更新的核心手段。

278、内部并置的设计手法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大的既有建筑更新,例如谷仓、教堂、火车站及工业建筑等。

279、当原建筑内部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体量时,新植入部分通常布置在空间的中央,以形成一系列公共空间,或是策略性地做一些内部空间切口,使新植入部分成为连接原有分离空间的“纽带”。

280、在既有建筑外部进行增建时,新增部分的形式语言需要与原建筑具有相似性,而不应形成较大的反差。

281、城市公共空间绿地中的“面状”绿地主要指对公众开放、可以开展各类户外游憩活动、规模较大、功能综合性较强的绿地空间。

282、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有助于调节气候、防固风沙和净化空气。

283、水体在城市公共空间外部环境的景观设计中常被用作进行基面的软质划分要素,与绿地、铺装等要素共同进行搭配应用。

<< 上一篇

备案号: 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凯发k8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2-2023 凯发k8一触即发-凯发娱乐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网站地图